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记九华山翠峰寺住持印刚法师二、三事

时间:2024-04-25 15:45 点击:78 次

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记九华山翠峰寺住持印刚法师二、三事

很多人知道九华山,但不一定知道九华山也分前山和后山。华严道场翠峰寺就在后山,在连绵的山脉中,青松翠竹环绕下,山凹里有块还算大的平地,翠峰寺就坐落其中。我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印刚法师是这里的住持。印刚法师长得比一般人黑,人家以为他是在非洲生活过。法师不但从来不以自己的外相为意,还常常自“黑”: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他、喜欢和他照相,是因为他是别人的“参照物”,这当然是开玩笑的话,但很多人喜欢他、愿意亲近他是真的。曾听法师讲过一个笑话:以前他给九华山总方丈仁德老和尚当侍者的时候,有一次他邀老和尚出去散步,老和尚一本正经的对他说,我不出去,我怕晒黑,法师一听,似笑非笑的瞅了老和尚一眼,老和尚忙说:我不是说你,法师一听……,老和尚一脸无辜,委屈又认真的说:我真的不是说你。(真是越描越黑)法师讲这个笑話的时候,在场的人都笑翻了。法师身体不好,血小板比常人低好多,每天还要接待慕名前来拜访的一拨一拨的客人,不管是文化名人、影视明星、企业家,抑或是山下的乡人,法师都是一样平等接待。慈悲而耐心的回答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尽量让每一个来访者高高兴兴而来,开开心心回去。法师不是不累,但他从来不说,在客人面前,法师总是精神奕奕,不露一丝疲态,总是细致入微的照顾到每一个客人的情绪,法师睿智、大气又不失风趣,常常一句话逗得客人哈哈大笑,使每一個人都生欢喜心,不知不觉就很自然放松、无拘无束,忘了时间,忘了下山。

有一次,外地有几个师兄上翠峰寺来拜访法师,有的师兄是第一次来,比较拘谨。大家和法师在茶室喝茶,向法师请教佛法上的一些问题,茶桌上有一些茶点,是法师用来招待客人的,师兄们都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和节制,没有人拿起来吃,——尽管法师一再招呼大家吃。——中途法师有事出去一下,我们这些人就开启了“秋风扫落叶”模式,把茶点吃的干干净净的,一会儿法师回来一看:吃光啦,没留下一点给我吃啊?师兄们哈哈笑起来,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法师总是这样善于调节气氛,又总是和每个人都保持着那一点点距离,让人如沐春风的同时又敬又畏。

让别人生欢喜心是一种能力,我们都很惊奇法师为什么会那么幽默、妙语如珠,肚子里怎么会装着那么多无穷无尽的“料”。正像一位客人所说的:“我一直以为出家人都是四四方方、不苟言笑的,而法师改变了我对出家人的印象”。

山下村庄有一邋遢中年人,经常骑着一辆破摩托车,带着一些小物件,——就是一些小瓷器小铁件啥的,来到寺院,把那些小玩意冒充古董卖给法师,法师通常都是随意问了问,然后照价全收,身边的人就疑惑了:那些破玩意明明不值钱,连我们都看得出来,法师怎么还看不出来?于是大家就自作聪明,七嘴八舌、纷纷“教育”起法師,法师后来说了:那个人老婆离家出走了,留下个孩子,那孩子智力又有点问题,那个人呢,身体又不好,也找不到什么正经工作。大家一听才恍然大悟:敢情法师是不着痕迹的帮人家啊,既帮到人家,又保存了人家的体面,这才是行善的最高境界啊,学习了。

法师从来不谈玄说妙、长篇大论。对于大家问的问题,有时候他不会马上回答,他总是在喝茶闲聊、谈笑风生中,轻轻的把佛法“送”给你。顺带着就把你的问题给解决了。不管学佛或不学佛的人,都能很轻松容易的接受他的说法。正是“春雨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就受到了法师的潜移默化。法师认为跟人要说人话,跟鬼要说鬼话。因为跟人说鬼话,人听不懂。跟鬼说人话,鬼也听不懂。法师说有时候必须在“关公门前耍大刀”,这样才会知道自己耍的对不对。法师的身教多于言传,他认为学佛是很轻松快乐、很自然的事,生活中处处都是佛法,都是觉悟,修行是在起心动念处下手,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

法师说,生命是个美丽的过程。世上没有圆满一说,圆满之日又是欠缺之时,其实,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开全,月未圆。肯低头,就永远不会撞门;肯让步,就永远不会退步。求缺的人,才有满足感;惜福的人,才有幸福感。人活在世间上,要像行云流水一般自在,而不为世间万物所拘。

法师是在2001年,仁德老和尚圆寂后,为老和尚守了十一年的塔,于2012年受翠峰寺老住持寂德老和尚之邀,到翠峰寺接任新住持一职的。那时候老和尚正在为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而发愁,有位居士向老和尚推荐了法师,老和尚一见法师如见故人,一下子就抱住了他,很欢喜的说:就是你了。法师初到翠峰寺的时候,觉得寺院太大了,不想要,只肯要半山腰的闭关洞,其它的不要,后来在大家一再劝说下才勉为其难的接受了整个寺院。

翠峰寺很少做经忏佛事,法师认为出家就是为了好好修行、好好荷担如来家业、弘法利生,才是正事。

法师一直致力于寺院风气的建设,重视僧才的培养,倡导在生活中修行。谆谆教导弟子们:平平淡淡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法师对个人的荣辱得失并不在意,他在随缘教化和帮助有缘众生之外,殚精竭虑想的是如何把中国第一所华严大学恢复到120多年前鼎盛时期模样——尽管当时华严大学在翠峰寺只举办了一届三年,后迁到上海,但这一届的32个学员后来大都成为佛门龙象。一肩挑五脉的虚云老和尚当年就是在翠峰寺学习后赴高旻寺打禅七开悟的,后终成一代禅门巨匠。——就像法师的一位弟子所说的:师父的眼里心里,心心念念无非就是“华严”二字,这应该是法师一生都在追求和实践的事业。(文/妙安 图/九华山翠峰寺)

Powered by 炒股杠杆配资网_配资杠杆炒股软件_配资杠杆炒股开户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